信息馆

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新闻

淄博汽车轮胎(广饶轮胎诞生记(下))

发表于:2025-02-13 23:16:32 来源:信息馆 浏览:

敢问路在何方


真正的企业家,都是屹立于时代潮头,毫不畏惧,永不停息,奋勇向前的弄潮儿!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在中国大地上又一次掀起了思想震动。平时就很注重研究时势政策的宋世恩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将迎来一场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经济大潮。

广饶稻庄、大王和寿光台头等地,橡胶加工业经过前期迅猛发展,搭着胜利油田发展快车,在区域内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但是,许多工厂还是一哄而起,争先上马橡胶初级加工项目,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宋世恩这时已清醒地意识到,橡胶行业表面上看起来红红火火,但在同质化生产、低价格过度竞争下,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这种一窝蜂上项目的野蛮生长,很难持续。自己的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走一条可持续性发展新路。

此时的宋世恩,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羽翼丰满,渴望着迎风飞扬,鹰击长空。

真正的企业家,都有在企业关键发展阶段把握企业方向、找准企业目标的敏锐性!

但他的未来之路在哪里?

其实,在帘布加工的后面几年,宋世恩就一直在琢磨工厂未来的发展方向……

那时,帘布加工厂有几个大客户是轮胎厂,如有名的高唐时风三轮厂、潍坊轮胎厂、安丘轮胎厂、五征三轮厂等。就是在那时,宋世恩与潍坊轮胎厂厂长褚安波、时风三轮厂厂长刘义发、安丘轮胎厂的老周既是合作伙伴,又成了好朋友。

那段时期,宋世恩与这几位日后成为农机界著名企业家朋友交流着,了解到农用车市场的巨大需求。他突然意识到,农业机械化即将成为未来农业的方向,农用车市场正处在大发展前期,相应的农用车配套市场需求也将会非常大,自己作为配套厂家,无论如何也要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时在料峭寒冬,宋世恩在潍坊轮胎厂与厂长褚安波闲谈中,说起了最近想上新项目,但还没最后拿定主意时。褚安波的叔叔当时也在场,他应声对宋世恩说道:“你可以做轮胎啊。”

正如三国煮酒论英雄,这句话实实地砸进了宋世恩心里,一句话点醒了宋世恩!

宋世恩回来后,兴奋地在车间轰鸣的机器声里,激动地向股东们大声宣布,他要转行做轮胎!

工友们好像受到了惊吓,在北风的呼啸中,没有人欢呼,有的在沉默,有的在发呆,有的忐忑不安着。

这时,张金祥想到几年前一件事儿。那时,寒亭橡胶厂司机兼业务员赵清华来到厂里考察帘布加工,商量做配套的业务。当赵清华看完车间的帘布加工生产后,对这里的技术质量很是满意,他从车上拿下一条轮胎,说:“这是我顺路给客户要送的轮胎,你们帘布加工后就是给这样 的轮胎做配套的,你们看。”赵清华让厂里的张金祥他们围过来一一细说,帘布加工后,要放到轮胎的什么地方,这个轮胎有什么构造。不知什么时候,宋世恩站在赵清华身后,饥渴地倾听着,听着听着,还若有所思地频频点头。


泥腿子也能生产轮胎?


宋世恩,想要投产上轮胎,做轮胎?

泥腿子也能生产轮胎?

尽管西水磨村有了很多橡胶厂,村民们也多数经商办厂,不是股东就是工人,但都是围绕着传统的橡胶管线在做,对于做轮胎,大家想都没有想过。对于广饶县,乃至东营市来讲,当时还没有一家工厂想过要做轮胎,涉足一个从来没做过的陌生领域,前途未卜啊,谁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许多朋友也纷纷规劝宋世恩,要好好想想,风险太大。

在淄博电机厂工作的叔叔,闻讯赶过来劝阻:“我们张店做轮胎的集体厂子很多倒闭了,你胆子太大了,还想做轮胎?”

宋世恩后来说:“那时人们都认为我上轮胎项目风险很高,会倒闭。我却认为很正常。做企业,哪有百分百的把握,我想只要项目成功的概率是70%,风险是30%,就可以上!”

1994年3月,宋世恩毅然决定,上轮胎项目。

宋世恩深知,上项目,前期必须先考察好市场。在外考察了两个多月后,夏日炎炎的一早,风尘仆仆的宋世恩出现在车间里,他把股东们召集在一起,拿起一个蒲包,以编蒲包为例,一条一条地梳理着,为什么要转型做农用轮胎,前景怎么样,怎么做斜交胎。大家虽然还有点似懂非懂,但他们看到宋世恩这次铁定了心,跟着干准没错。

8 月,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后,宋世恩立刻拍板上马农用轮胎项目。


第一条轮胎诞生了


1994年,宋世恩的父亲从台湾高雄第二次回到广饶。看着年迈病重的父亲,想着父亲坎坷的一生,宋世恩唏嘘不已,因时代的悲剧,父亲的工厂没有办下去,自己却恰逢好时代,要完成父亲的宿愿,自己也要办公司。

1994年7月1日,《公司法》正式颁布,一些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开始向规范管理进军,纷纷成立公司。上马轮胎项目定下后,宋世恩决心告别粗放的经营方式,成立一家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公司起名让他着实又费起脑筋。由于父亲的身份,宋世恩成了台属,在县委统战部的关心下,最后决定将公司起名为台联橡胶公司。1995年2月,广饶县台联橡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

宋世恩在原来工厂基础上又扩建了20亩地,总共配套了60 间厂房进行轮胎生产。

项目定下,公司命名,基建完成。

紧跟而来的便是筹措资金和技术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钱不够,怎么办?

宋世恩又一次运用娴熟的“西水模式”(群众集资,能人办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进行集资。通过增发股份进行融资,将原有的13个股份扩大到60个股份,其中工人占了25个股份,共融资186万元。通过股份,将企业和员工绑在同一辆战车上,他们将一起冲锋陷阵,攻城略地。

在对临沂、聊城等地轮胎市场调研时,宋世恩便对设备同时进行考察。另外,他托在淄博橡胶厂工作的朋友帮忙咨询,最后买到了一整套的硫化机、炼胶机、成型机、变压器。

1995年春,设备安装后,掌握技术便成了另一个拦路虎。

好在得道多助,有贵人帮忙。上年冬天,一位客户来工厂订货。宋世恩和客户说话间,从车上下来一个约1.68米高、胖乎乎、方脸模样的人,年龄50多岁,在车间东瞧西看。宋世恩见状迎上去闲聊起来,当宋世恩说起以后有意做轮胎时,那人豪爽地说道,到时候若有技术培训问题需要帮助,可以找他。原来,他就是潍坊轮胎厂的技术员陈德润。宋世恩便请陈德润兼职担任工厂工程师。从试运行到投产成功,陈德润一直负责轮胎项目的指导与培训。后来,还做了好长时间台联公司的工程师。

褚安波厂长和潍坊轮胎厂更是对台联公司新上马的轮胎项目给予了全方位的技术保障。他们对广饶诞生首条轮胎的扶持和帮助,宋世恩不会忘记,广饶轮胎产业也不会忘记。

7月初期,宋世恩先是把工厂的能工巧匠张金昌,送到潍坊轮胎厂去培训了一周。张金昌回来后,宋世恩又派4个人过去学硫化工艺。

7月中旬,宋世恩把厂里的40多名工人全部送到潍坊轮胎厂,对着工序,照着流程,全员培训了整整一天。

经过这段时期的集中培训,工人们对轮胎生产流程基本熟悉了。当时要上的斜交胎项目,主要有炼胶、压延、成型、钢圈缠绕、胎面挤压五大工序。

宋世恩宣布,斜交胎项目人员分工如下:张金城任生产经理,张相伦任生产副经理,张学勇、宋文远任业务经理。宋文新、宋玉光负责财务。各工序负责人如下:张金昌负责成型、硫化;王明清负责压胶;张金祥负 责压延;张速负责硫化,张广华协助;宋世祥负责挤出;张桂良负责炼胶,张金堂管理设备;张广志负责仓库后勤;张炳增负责维修;张冠成任司机。

这就是制造广饶第一条轮胎的创业元老,他们的名字应当被记录进广饶轮胎史册!

1995年7月19日,广饶第一条斜交胎试产开始。

经过前期准备,前面工序都已完成,下午进行成型、烘干等流程。

就像母亲腹中的胎儿,经历艰辛孕育,一个黑色的婴儿,终于在晚上诞生了。

宋世恩看了看墙上挂表,1995年7月19日21点50分,450-14 型号斜胶胎在台联公司试产成功!

广饶历史上第一条轮胎下线了。

台联公司沸腾了,西水磨村沸腾了,广饶县橡胶界沸腾了!

这是广饶县,也是黄河三角洲上生产的第一条轮胎,开创了东营市轮胎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这一刻,将永远镌刻在宏宇公司发展史上,也将永远镌刻在广饶轮胎发展史上。

7月20日正式投产运营,宋世恩将轮胎命名为“时风”牌。因多年的业务往来,宋世恩与时风集团总经理刘义发早就成为了好朋友。两人年龄相当,脾气相投,对农用车市场大发展判断一致。早在市场调研时,宋世恩就与刘义发讲好了,以后就给时风集团做配套轮胎。宋世恩将自己生产的轮胎命名为“时风”,成为轮胎厂与整机厂相互成就的一段姻缘。

“时风”轮胎,也成为广饶轮胎史上的第一个品牌。

宋文新拿出当时自己手写的公司销售轮胎的第一页营收票据:第一行:时间为1995年7月31日,销售轮胎450-14无内胎、数量1套、单价100元;第二行:8月2日,销售轮胎450-14、数量4套、单价125元;第三行:8月4日,销售轮胎 600-16、数量200套、单价247元,销售轮胎450-14、数量100套、单价120元……本月合计,营收62.3653万元。

投产后,“时风”轮胎经质检部门鉴定通过,立即批量生产,成为时风集团农用车定点配套产品,同时还给潍坊的“巨力”、五莲的“五征”配套,销量特别好,利润特别高,不到半年时间,到年底营收就达700多万,股东全部收回投资,股东当年分红30%。

黄河三角洲橡胶化工基地上,诞生了第一家轮胎生产企业台联橡胶有限公司。

宋世恩,也当之无愧成为广饶橡胶轮胎史上生产轮胎的第一人。

1949年春,从青岛走了五天三夜,累了就由祖父的小推车推着,走回到西水磨村的9岁的宋世恩,不知在那跋涉困顿之余,是否在心里闪过要造出飞速奔跑的轮胎,让自己快点回家呢?

但46年后的宋世恩做到了,让广大农用车装上了他生产的“时风”轮胎,快速飞驰在全国的乡村大道上。


引领轮胎行业大发展


所谓鲲鹏展翅,正当其时。宋世恩在东营第一个进军轮胎市场,适逢全国农用三轮车急剧扩张,带动农用轮胎配套市场需求巨大,台联公司轮胎销售火爆,一路高歌猛进。

车轮滚滚,创业不息。从台联公司到宏宇集团,宋世恩打造的轮胎产业,不断跨越前行。目前,集团已经成为一家以全钢载重子午胎为主,轮胎模具、轮胎胶囊等轮胎上下游产业链条共同发展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成为东营市建厂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轮胎生产企业之一。

反观20世纪90年代初那几年纷纷上马的橡胶管厂家,却因产品过剩走进低谷,不少企业处于濒临倒闭的边缘。许多企业找上门来,寻求帮助,宋世恩为本村三家企业协调资金,提供贷款担保,提供市场信息,三家企业当年就取得了良好效益。同时,在某橡胶厂出现滑坡时,宋世恩亲自带领技术人员到外地考察项目,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还有大王镇几家企业想上轮胎,来台联取经,宋世恩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着经验。宋世恩说:“轮胎行业足够大,市场也足够广,我愿意看到轮胎在我们这里形成一个产业。我只是个带路人,只要有企业找到我帮忙,我便会竭尽所能。”

在宋世恩的示范带动下,广饶各大橡胶厂纷纷转型做轮胎,广饶的轮胎产业迅猛成长起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

这就是宋世恩的胸怀,这就是引领者的格局。

宋世恩,这位生于草莽、衔枚疾进的企业家,因时代风云际会,乘改革春风,弄潮于黄河三角洲这片富饶的大地上,在轮胎行业播下了第一粒种子,引领了一个产业。

如今,轮胎产业已成为广饶县、东营市的支柱产业,成为区域民营经济的主力军。

现在的中国轮胎制造,四分天下,广饶居其一。

中国轮胎第一村,中国轮胎之都,属于西水磨村,属于广饶,更属于这些对黄河三角洲轮胎产业做出贡献的企业家。


通讯员:赵红卫